首页 > 历史军事 > 飘在大唐 > 第245章 辽城望月

第245章 辽城望月(2/2)

目录

特别是骑兵,那些骑兵并不骑马,而是干脆站在马旁,竟然跟杨悦一样,是在列队观战

不只骑兵如此,还有一队队步卒也站在圈外,列队观看

城脚下,只有一、两排步卒,着重甲、持巨盾排成“一”字阵列,弓弩手藏在后面,站成两排

第一排先射,箭如飞蝗直上城头射出一排箭后,立时蹲身,藏在巨盾之后第二排又射,如此遁环

城头上的高丽兵虽然居高临下,却只能缩在垛后或角楼中,不敢伸出头来

虽然偶有一两个士兵,在垛口上射出一两支冷箭,却毫无目标不是被挡飞便是落在巨盾之上,丝豪没有杀伤力

然而,唐兵射出的箭却也同样没有目标,难以伤到对方

如此对射,有何意义?杨悦心下不由大叫“上当”,暗道:这便是战争?这便是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?像后世的武林大会,据说两个武林高手舞了半天,竟然没有打到对方一招……

真若如此攻城,只怕十年不成杨悦摇头苦笑这3d片果然不如电影好看

然而,凝神再看片刻杨悦脸上的笑却不由松弛下来

巨盾原来并非不动,而是趋城头上的敌兵不敢露头之机,向前推进数步,然后站下,再行射箭掩护身后的一排重甲士兵前进

如此推进,巨盾掩护下,一队队重甲兵卒向前推进,不几时,已有十几排

战锋队?

杨悦突然明白,这些步卒是卫公曾给她说过的战峰队骑兵向来用于利野战,步兵中者是攻城主力而战锋队正是步兵的主力

南风呼哨,鼓点阵阵,铁甲重盾跨跨声起,战锋队迈着重似千斤的步伐,渐渐推进到了城墙脚下

“登楼,抢登城楼,胜利在望”杨悦精神一震,不由高声欢呼原来攻城如此简单

然而她的呼声未落突然,城头角楼鼓声大震,飞箭如雨,滚石如斗,从城头落下

杨悦不由大惊失色:原来攻城并非如此简单

杨悦闭上眼睛,不忍细睹,城下刚才还是坚如铁山的战锋队,立时便要血肉横飞

突然,战鼓一变,咚咚急进,高响,立时将城头上的鼓声又淹没下去城头上的高丽兵也不示弱,鼓声摧动,似乎要将一场战争化作了鼓声的对决……

等到杨悦再次向城下看时,却她想像中的事情并非发生

战锋队随着鼓点的变化,三人一组,将巨盾合成一个山状铁丘士兵藏身丘下,城上射下来的箭雨,对之毫发无伤只偶有中了巨石的“铁丘”或被砸伤好在“砲车”这种,极大极笨,抛下来的巨石虽大,数量却并不多战锋队几乎没有损伤

杨悦禁不住精神一震,拍手大赞

然而,战锋队却也因此无法冒出头来登城如此僵持下来,巨石只有越来越多,终归不利

片刻之后,杨悦已不由再次为城下士兵担扰

好在西南风紧,角楼上的高丽兵逆风作战,十分不利被“砲车”砸伤的士兵,到是极少再受到箭伤

然而此处是高丽逆风,其他城门却会成为唐兵逆风风偏西南,特别东门作战的唐兵定然十分不利

杨悦向远处望去,果然东门与西门的唐兵似乎没有地静,城头上的高丽兵呼声明显高过唐兵

一夫挡关,万夫莫开原来攻城如此艰难杨悦心下暗暗焦急

突然,距离城墙约六十步左右的一队巨盾之后,嘎嘎作响,正对着西南方向的几座角楼对面,升起一排长杆怪车,

杨悦识得那车叫做“冲竿”冲竿竿顶有吊篮,吊篮里有士兵是一种等城的好工具

然而那冲竿虽高,却距离城墙甚远虽然角楼上的弓箭射不到这些唐兵,便这些唐兵如何能登到城上?

杨悦正在暗自纳闷突见一道一道火光闪动,自冲竿飞起,直射对面的角楼

“火箭”杨悦突然明白

原来是要火攻难怪李世民这些日子按兵不动,原来等得便是今日这场大风

难怪戒言昨晚说今日必会破城,原来是因为抬头望到月晕,料定今日必然有风……

古来为将者必知天象,果不其然

杨悦已是只剩叹服

火见风涨,一支支“火箭”乘风破浪,射到城头的角楼上,已燃起火苗……熊熊燃烧……不几时,火光已是冲天而起

角楼里一片鬼哭儿狼嚎,仓皇奔逃,城头顿时一片大乱,箭雨和抛石立时停下

“铁丘”下突然劲箭射出,带着条条飞索,飞上垛口,钩住城垛

杨悦识得,那叫做“飞钩”,是一种极灵便的登城工具已有队队唐兵跃出,抓住飞索“飞”上城头

“跳荡”原来“跳荡”的作用是这个杨悦终于明白,这些“飞”上城头的兵士,被称做“跳荡”,的确十分形象

一个“跳荡”跳上城头,挥刀砍翻正在下射的敌兵

又一个“跳荡”冲上……

越来越多的“跳荡”跳上城头

吊桥放下,城门打开

战锋队手持重甲,迈着撼山动地的步伐,冲入城中

南门攻破,唐兵与火势一同向城内蔓延

火光起时,东门西门同时加紧攻城,不几,西门攻破;再不久,东门攻破……

杀声震天,整个辽东城已陷入一片火海……

“玄菟月初明,澄辉照辽碣

映云光暂隐,隔树花如缀

魄满桂枝圆,轮亏镜彩缺

临城却影散,带晕重围结

……”

月上中天,站在辽东城头李世民心情大畅

城中的烟火已灭,峰火烟味却依在

回看身后诸将,李世民哈哈大笑:

“当年,隋炀帝在此百万大军,不能攻下此城今日诸将与我一同站在辽东城头,当歌咏志之”

第245章辽城望月

第245章辽城望月

*

目录
返回顶部